公民日報看青海加強科技小院建設 推動高原種植養殖特征產業發展

2024-10-25 21:27:37 华体网官网

  牧民在科技小院支撑下,種上多年生牧草,拓寬了增收途径﹔農技人員持續開展技術攻關,霸占高海拔多年生紫花苜蓿種植難題……青海省多措並舉推動省級科技小院團隊建設,完善升級科技作业站體系,促進科技效果轉化,助力高原種植養殖特征產業發展,為當地農牧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眼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告別了嚴寒,暖風吹拂著大地。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博士生馬亞珺拿著小鏟在田間行走,走幾步不時蹲下來,小心谨慎地鑿捶泥土。一排排嫩綠的牧草已經長了出來。馬亞珺蹲下來,將一株牧草捧在手中,仔細觀察。

  這是一株三葉草植物,在這片黃色的田地中,亮堂的綠色分外顯眼。周圍的人敏捷圍了過來,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同德縣001號科技小院負責人楊國柱也在其间,他盯著眼前的紫花苜蓿,嘴裡想念著:“已經第三年了,長勢不錯……”

  多年來,海拔3000米以上多年生紫花苜蓿牧草種植一直是個難題。以楊國柱為代表的科技特派員們,堅守在高原一線,尽力霸占制約當地種植養殖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給農牧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厲害得很!用了在我們村的科技小院的種植技術,收益十分不錯。我們本年還要種植3萬畝牧草,既有燕麥草,也有紫花苜蓿。”同德縣尕巴鬆多鎮北扎村乡民、花之海種養殖專業协作社負責人娘懷加是個30歲出頭的小伙子,跟著科技特派員們學習兩年多,已經把握了多年生牧草種植技術。

  起先,娘懷加以種植披鹼草、燕麥等牧草品種為主。“這兩種都是一年生禾本類牧草,但作為飼草來說,其營養價值有限,價格在每噸2000元以下。”娘懷加說,他后來了解到,由同德縣001號科技小院培养推廣的多年生牧草十分好,就改種了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一種豆科牧草,夏天時會長出紫色花蕊,營養成分較高,是很好的牧草資源。如果把一般牧草比作飼猜中的‘马铃薯’,那麼紫花苜蓿便是飼猜中的‘肉’。”楊國柱介紹,“紫花苜蓿中的植物蛋白含量是一般牧草的3倍多,價格也高许多。”

  據介紹,多年生牧草能够實現一次種植,5年內不必重復播種,減輕了牧民種植和办理的負擔,并且固土、蓄水生態功能及保肥才能也更強。

  剛下過一場雨,在同德縣往北的貴南縣,貴南草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牧草演示基地裡,副總經理姚雷鳴帶著記者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田裡。“科技小院一共研發了4個品種,我們除了試種供飼食的紫花苜蓿,還兼種了生態苜蓿,功能以生態修復為主、飼草為輔。像這塊是披鹼草和苜蓿的混播地,也是科技特派員指導種植的——意图是彼此‘扶持’、防倒伏,有利於一起越冬。”細看姚雷鳴說的這塊地,披鹼草已首先長出成片的綠,苜蓿則剛剛長出新苗。

  在貴德縣,氣候則適宜许多,這裡的苜蓿已快長到齊腰高。在貴德縣王屯村,中基新業種養殖專業协作社負責人馬偉國告訴記者:“苜蓿在我們這裡越冬幾乎沒問題,所以科技小院在我們這裡的試驗課題是‘苜蓿標准化種植和田間办理’‘苜蓿種植與林下經濟’等。上一年我們試種了100畝,畝產苜蓿干草能達到800多公斤,總收入近40萬元。”

  從一個村,到多個地區,上一年挂牌的同德縣001號科技小院,持續增強科技服務才能,讓更多農牧民種上了多年生牧草。现在已在青海全省推廣了4個多年生牧草品種,帶動西寧、海南、果洛3個市州、23個协作社,實現苜蓿牧草種植面積3000多畝,產量達1500噸。

  從同德縣城出發,沿著巴溝谷地西行,一路爬坡過坎,便到了北扎村,同德縣001號科技小院就位於這裡。

  “同德縣001號科技小院是‘科技特派員作业站’的升級版。”青海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苗希春介紹,“我們的每個小院都有‘主題’,相關科研人員專業耦合程度高,更简单出效果。牧草品種培养及畜牧業高效養殖,便是001號科技小院的‘主題’。”

  001號科技小院的前身,是同德縣001號科技特派員作业站。從特派員作业站的科技特派員到科技小院負責人,本年64歲的楊國柱始終圍繞這棵紫花牧草,静静貢獻著自己的力气。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基層調研時發現,當地牧民存儲越冬飼料本钱很高,那時我就下定決心,要讓多年生牧草在高原上落地生根。”楊國柱回憶。尔后,楊國柱在不同当地進行牧草耐寒性、耐旱性試驗,培养種苗抗寒基因組……幾十年來,他不斷“試錯”,也不斷積累。“比方抗寒基因組測試,一個周期就需要5年,沒有捷徑可走。”楊國柱說,到2011年,高海拔地區紫花苜蓿“原種”品系已相對穩定,越冬成功率達80%以上。

  隨后幾年裡,楊國柱團隊在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分別進行产品種種植,這意味著一些紫花苜蓿品種的擴繁技術已相對老练,能够進行大規模試種。

  现在,科技小院培养的紫花苜蓿品種已基天性實現在海拔3000米以上越冬。但青海果洛、玉樹等地海拔在3800米以上,有些乃至達到4200米,這樣的地區,紫花苜蓿能適應嗎?

  還得接著“爬高”。起先,一些種植协作社覺得風險大,不願意長期协作。“規模小,優勢不简单看出來。”楊國柱繼續尋找海拔4000米以上的試驗場地。

  團隊費了一番功夫,終於在海南州興海縣找到了一家协作社,上千畝的種植协作計劃開始實施。现在,那裡的紫花苜蓿長勢喜人。

  “科技小院的設立,意味著產業鏈條關聯度愈發緊密。”苗希春介紹,青海省出台一系列方针,規范了省級科技小院團隊組建、方针支撑、办理培訓、監督檢查等機制,其间有一條很關鍵:圍繞科技特派員研讨方向,重视“鏈”的組建。

  以同德縣001號科技小院為例,除了研讨牧草方向的楊國柱,還有在農業機械、畜牧養殖等領域有所專攻的10余位省內外專家,推動周邊企業、协作社從種植牧草向精細飼料加工、高效養殖方向拓宽,构成產業鏈條。

  “青海不斷完善升級以科技小院為代表的科技作业站體系,推動科技特派員與企業、协作社開展协作,更好地推動科技效果轉化。”青海省科技廳廳長陳永祥說。

  晚上8點,青海湖正是日落時分。在青海湖東岸、位於共和縣境內的三江集團湖東羊場,圍繞“飼草配比與高效養殖”技術,科技特派員們正在試驗“黃芪多糖”與細毛羊增重的關系……

  “曾经喂料便是‘憑感覺’,現在要分區飼養,並且在補飼喂料上添加苜蓿和黃芪。針對不同生長期的羊實施精准投喂,我們的出欄率明顯提高。”羊場負責人牟鑫說。

  在湖東羊場,青海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李光梅教授正帶著40多名學生,分組對3000多隻羊挨個做耳標、採血等作业。“我们都很尽力,便是想能幫農牧民解決更多技術難題。”海南州原農業畜牧站站長才讓太退休后被聘為科技小院的科技特派員,這幾天,他在現場為學生們供给技術指導。

  兩年來,以青海省科技小院為代表的科技作业站體系,共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農牧民34617人次,树立推廣演示基地234個,推廣新品種364個、種植面積達8.41萬畝,應用新技術242項,集成新技術演示推廣面積達8.59萬畝、家畜高效養殖11.29萬頭(隻),產值達4.89億元。

  公民網西寧5月11日電 (記者楊啟紅)2024年4月起,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啟動了“收費公路運營服務提高三年(2024—2026年)行動”,全過程、全方位提高全省收費公路運營服務品質,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方便出行。三年行動包含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數智賦能提質增效、路途保暢科學有序、通行服務優質高效、服務區服務提檔升級、路網調度協同高效、應急救援方便有用和綠色環保和諧發展8個方面共28項具體办法。…

  公民網西寧5月11日電 (張莉萍、何炳勛)5月6日,由國網青海電力牽頭的“高份额新能源電力系統多能互補優化装备與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效果評價,研讨效果獲評“國際領先”水平。此次效果評價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郭劍波院士及國內相關領域闻名專家聯合進行,標志著我國高份额新能源電力系統多能互補優化装备與運行關鍵技術領域获得重大突破。…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办理局長江源園區 可可西裡办理處獲悉 “高原精靈”藏羚羊已於近期開啟一年一度的遷徙產仔 5月7日上午10時17分 本年第一批47隻藏羚羊 從109國道可可西裡办理處 五道梁保護站3001公裡處向可可西裡内地遷徙 這標志著2024年度藏羚羊遷徙已全面開始 藏羚羊遷徙是国际范圍內氣勢恢宏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 每年 來自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的雌性藏羚羊 會前往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結束后攜幼仔回来原棲息地 為做好藏羚羊遷徙期間的保駕護航作业 可可西裡办理處精心布置 组织以五道梁保護站為主的各基層保護站 採取短暫交通管制、制止鳴笛、巡護救助等有用办法 讓藏羚羊群安全地通過公路,保証在遷徙途中減少干擾 要求作业人員全面把握藏羚羊遷徙期間的各項動態 對遷徙時間、數量及相關數據做好監測和統計 多年來,可可西裡办理處採取有力办法 不斷加強對藏羚羊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现在 可可西裡藏羚羊種群數量已達到7萬多隻 並成為了青藏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片均由可可西裡办理處供给).…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